造成很多企業措手不及、申報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問題,要么不滿足申報條件,要么就是評審中因為某些原因成為被重點抽查的對象。
從申報及評審來看,如果企業沒有做好充分準備,認定失敗的概率會大幅增加。
以2016年第一、二批高企認定申報情況為例,企業不能通過高企認定有以下幾種可能:
-
企業成長性不夠好,且授權的知識產權少于10個;
-
研發費用日常做賬不規范,被稅務抽查后提供不出有效的證明;
-
總收入中,貿易性質產品的收入占比較大;
-
在做專項審計時,從成本中挖掘研發費用;
-
網上申報時,企業提供的證明材料不充分。
那么,在高企申報中,該做好哪些工作,來規避以上問題呢?
對于操作過高新認定申報的企業們應該知道,高新認定申報本來就是一項“系統化+復雜化+專業化”的工作。
而新政策的實施細則更是讓很多企業感覺到了高企申報的難度之大。
所以,提前了解清楚新政策是當務之急。
在高企申報中,知識產權與高企認定評審中的兩項評分密切相關(知識產權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合計60分)。
儲備足夠的知識產權是工作核心,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對高企打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政策對知識產權的評分作出較大調整,不再只是數量多就能拿高分的局面了,現在保證有數量的同時還要體現有質量的存在,這個質量表現在知識產權類型、與產品的相關度、技術先進性等方面(發明專利的得分高于實用新型或軟件著作權)。
所以,發明專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議企業將申請發明專利提上議程,為以后高企申報打下牢固基礎。
提到數量,不得不提一下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高企認定對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要求有進一步明確,即:一項科技成果(知識產權等)只能用在一項產品(服務)上,且知識產權必須授權給企業所有。
所以,如果一些企業在成長性不好的情況下想通高企認定,則必須要在知識產權的數量上做足功夫。
達到滿分檔需要企業平均每年擁有5項或以上知識產權(成立3年以上的企業,至少需要15項以上專利或軟著及對應的產品才能達到滿分檔)。知識產權數量較少的企業,盡快啟動實用新型專利和軟件著作權的申請啦!抓緊時間!這周小編在公眾號發放的知識產權福利??!這么重要的事情小編不得不再次強調一下下??!
重點抽查,一票否決
高企材料上交后,稅務部門加大了對沒有做過加計扣除的企業重新稽查,在需企業提供專項審計研發費用與匯算清繳的研發費金額不一致的情況說明外,還要對企業的研發費用明細賬進行審核,甚至到企業進行實地賬務核實。
對專項審計從生產成本中列支研發費的企業,稅務部門對高企評審具有一票否決權。
企業的年度報表,若管理費用下對研發費用有單獨列支,建議要達到高企對研發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要求。
追溯3年
企業符合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條件而在2016年1月1日以后未及時享受該項稅收優惠的,可以追溯享受并履行備案手續,追溯期限最長為3年。
也就是說,2017年擬申報高新的企業,如果前三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沒做的,則在2016年年度匯算清繳前可以做三年追溯。
綜合而言,從申報流程和評審來看,2017年及以后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工作量和獲批難度均大幅增加,請企業務必要提前做好準備。